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亿,这其中,失能、失智老人近4200万,家庭、社会都面临较重的长期照护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个解决高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照护痛点的职业—— 助浴师 ,逐渐兴起。
(资料图片)
让洗澡不再“难如登天”
“洗澡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习惯,但是对很多无法自由活动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来说却‘难如登天’。”助浴师雷亮和他的团队一边从后备箱搬出近百斤的全套专业助浴设备,一边向记者介绍。
助浴是起源于日本的一项助老服务,由助浴师携带专业助浴设备,上门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一整套助浴服务。在助浴师出现前,老人洗澡通常都是由家属帮助完成,而这类老人的子女通常也都不再年轻,对他们而言,帮高龄老人洗澡面临没时间、不专业、没体力等多种困难,而助浴师的出现帮他们解决了这一痛点。
助浴属于定制服务。“通常在接到订单后,我们会向家属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询问老人是什么原因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有没有基础疾病,有没有褥疮等。”通过前期了解,雷亮和他的团队会提前为老人制定服务方案。例如,对有褥疮的老人,雷亮会提前准备褥疮贴,避免在洗澡时造成感染;针对冬季家中没有空调的老人,雷亮会带上取暖器,让室内温度能达到符合助浴标准的温度。
“对于身患疾病的老人,我们要提前和家属沟通好,评估确认之后才能进行服务,防止在洗澡时出现意外。”雷亮说,上门助浴护理服务协议书和告知书是前期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之一,他会耐心地告知家属其中的具体事项,在家属签署了协议后,他们才会正式开始助浴服务。
助浴,不仅仅是洗澡
“你们可算来啦,我妈可想你们了。”刘女士一见到雷亮他们,十分欢喜,她的母亲魏婆婆已80高龄,三年前因脑梗入院治疗后几乎一直卧床在家,同时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以前都是我和两个孩子一起来帮母亲洗澡。”刘女士说,孩子都结婚了,平时又很忙,自己一个人没办法帮助母亲洗澡。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网络了解到助浴师这个新兴职业并下单体验后,刘女士就成了雷亮的“老顾客”。
在门外进行严格的消毒后,雷亮和他的团队将各种专业设备搬到刘女士家中。“魏婆婆,想我们没有?来,我摸摸手。”铺上防水布,接龙头,拼接浴缸……雷亮做助浴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助浴师杨利华拉着魏婆婆的手聊起了家常。雷亮说,大多数老年人比较传统,很难接受陌生人帮他们洗澡,聊天、拉手等助浴前的“亲密”接触能拉近老人和助浴师的关系,让老人更容易放下心里的芥蒂。
长期卧床的老人,如果不定期洗澡,身上和房间就会有一种混杂着汗味、大小便味、各种药味的“老人味”。孤独,没有自尊,是雷亮见到很多失能老人的第一感受。“老人也需要尊严,身上味儿重了,担心子女嫌弃他们。我们为老人沐浴更衣,也算为他们守住了最后的尊严。”雷亮说,每次助浴服务,会有2-3名助浴师上门,并由同性别的助浴师主导服务。
雷亮为魏婆婆先后测量了血压、血氧、血糖、体温,并一一详细记录。助浴师程依翠则在一旁放水并测量水温。“我们要水温保持在38-40摄氏度,保证老人洗澡时的舒适感。”
雷亮为魏婆婆戴上理发专用的防尘罩,开始为她理发。接着,他又为魏婆婆修剪手脚的指甲。助浴师不只是帮助老人洗澡,还会为老人提供理发、修剪指甲、按摩等服务。
检查了魏婆婆的皮肤状况后,雷亮和两位助浴师将她轻轻抱起放在担架上,慢慢抬到浴缸中。为了保护老人隐私,沐浴全程都用浴巾将她身体遮掩住。在魏婆婆适应水温后,雷亮开始为她洗头并清洁四肢,帮魏婆婆按摩头部和肩颈,两位女性助浴师程依翠、杨利华则帮魏婆婆清洁身体。沐浴完成后,雷亮他们轻轻地将魏婆婆放到刚换上的床单上,开始为她涂擦身体乳,魏婆婆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有待进一步规范的新兴行业
雷亮和他的助浴师团队目前虽然只有6人,但在近2年的时间里已经服务了数百位老人。“我们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让老人在晚年过得更舒适、更健康、更体面,为失能老人带去生命中的一束光。”
助浴师目前在国内还属于新兴的职业,因此目前在行业层面尚无相关的行业准则和进入标准。面对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雷亮说,“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其中也包括助浴服务。我们期待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能出台一些相应的准则或标准,让助浴师这个行业能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
临走前,魏婆婆在杨利华的“请求”下微微弯起手臂,和她一起做了一个比心的姿势,一旁的雷亮则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记者手记
“每一次助浴都有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与老人见面,所以我们要合影留念。”雷亮告诉记者,近2年来,已经有数十位他曾服务过的老人先后去世。
生老病死,时至则行。这次采访触动了小锦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位,很庆幸能通过镜头和笔尖,为这些老人记录下温暖的画面。
据统计,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600多万,但目前仅有50多万名从业者。让老人干干净净、体体面面地老去,为他们留住生命最后的尊严,除了需要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更多像助浴师这样的新兴养老服务职业,更需要子女的陪伴、理解和关爱。
或许,对子女而言,最大的孝,应该是无论多忙,都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尽最大能力照顾好他们。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刘永豪 何齐铁 摄影 刘永豪 视频 刘永豪 何齐铁 剪辑 刘永豪 配音 窦益赟 制图 何齐铁 责任编辑 何齐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