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乾隆二十二年是哪一年,怎么算的大家在熟悉不过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那你知道乾隆二十二年是哪一年,怎么算的吗?快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乾隆二十二年是哪一年,怎么算的
乾隆三十五年,浙江有一个清官,既没有得罪百姓,办事也不偷懒,但只当了三个月县令就被上级免职了,这是为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清官叫李梦登,是福建上杭人。
乾隆二十二年,李梦登考中了进士,但直到13年后,李梦登才被授以浙江孝丰县令。
一接到任命,李梦登很高兴,心想自己终于有机会为民办事了,他只带了三个朋友,就千里迢迢从福建上杭赶到了浙江。
一到浙江,李梦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拜谒当时的省长大人——也就是浙江巡抚。
但浙江巡抚哪有那么容易见到?
根据当时官场的潜规则,想要见巡抚,首先要给“门公”以“门包”,也就是你要拿银子给守门人,守门人才会进去禀报。至于巡抚见不见面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要看求见者的身份地位,若是太低自然见不到巡抚。
初入官场的李梦登哪里懂这些?别说他一介平民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就是有,以李梦登的文人风骨,自然也是不屑于干这种事的。
既然不给钱,守门人也就不让他进去,谁知李梦登干脆就在衙门外面坐了起来,这一坐就是整整一天,他还对守门人说:“我是有公事才来见巡抚大人的,又不是私下里请托拜谒,为什么要给银子?巡抚大人不可能一直待在衙门里,总要出来的。等他出来,我就站在他的桥子面前禀告,也不一定要进衙门啊。”
看到李梦登这副架势,守门人无奈,只好勉强替他禀告了。见了浙江巡抚后,李梦登果然公事公办,事情办完了,正打算走,浙江巡抚告诫他说:“你至诚而朴实,这很好。可你之前没有当过官,不清楚官场里的那一套规矩,这样很容易吃亏。所以你应该尽快物色几个幕僚来辅佐你,才不会出岔子。”
巡抚显然知道了李梦登先前被守门人拒之门外的事情,所以才说了这番话,好心提醒李梦登要注意官场的潜规则。然而,李梦登实在太实诚了,他不知道上司的言外之意,反而直愣愣地说:“卑职每年的薪俸只有30两银子,哪里有钱养得起慕客呢?卑职从家乡带来的几个朋友都是秀才,有他们就够了。”
巡抚听完暗暗摇头,心想这又是一个不知规矩的愣头青,也就没有再说什么。果然,三个月后,巡抚随便找了一个借口,直接把李梦登免职了,这三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原来,李梦登在孝丰当官“既不设阍,出无仪卫”,也就是不设敛财的守门人,外出的时候也没有仪仗护卫,每次百姓有事,都可以直接进入县衙门找到他这位县太爷。
每当这时候,李梦登总是耐心地替当事人双方剖析事情的利害,为百姓解决问题。而在李梦登的耐心劝导下,诉讼双方总能高高兴兴地表示和解。而且百姓进入县衙,也不会感到太多的压力,因为看不到胥吏衙役。
在李梦登当县令前,县衙里有很多衙役,但李梦登一上任,就把胥吏衙役遣散了,因为他心里有数:都说百姓怕官,其实除了怕高做大堂的“青天大老爷”外,百姓们更怕的是那些手里拿着刑具的胥吏衙役了。
这样,原来县衙里的胥吏衙役就失业了,有人就向李梦登求情,请求让他们留下来,给他们一些差事干干,李梦登说:“都说官员是父母官,既然身为父母,哪里有子女向父母说明事由,要让别人像对待犯人般检察的?”
如此一来,李梦登就把下属都得罪了。
李梦登是一个为民办事的清官,每当政务处理完后,他总会跑到田间与父老们商榷施政之利弊,如果遇到正在读书的年轻人,还会手拉手与之交谈,深得当地百姓敬重。但当时的官场并不需要像李梦登这样的清官。
李梦登不愿意盘剥百姓,也不愿意攀附巴结上司,如此一来就得罪了浙江巡抚。
因此,在李梦登当了县令不到三个月,浙江巡抚就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将他罢免,而且这个理由也确实荒唐,叫“公文不合款式”。
若是其他善于巴结上司的官场老油条,哪怕犯了比这严重百倍的错误,恐怕也不至于一下子被免职,又何况是这点小小的过错?
李梦登卸任后,两袖清风,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百姓们知道后纷纷解囊相助,又怕李梦登不接受,就“以蔬米投门外,取给饔飧”。
就这样,李梦登在孝丰待了一年,尽管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倒也没有被饿死。
当时李梦登当县令的时候,有一次走到了一个村子里,看到一个老婆婆哭得很伤心,李梦登一问,知道她的丈夫死了,儿子一贫如洗,实在养不起老娘。李梦登心中酸痛,就把那个儿子喊了过来,给了他两贯钱。
后来那个儿子做了小本生意,勉强能够养家糊口,还略有积蓄,为了报答李梦登,他就约了几个受过李梦登恩惠的人,步行挑着担子,一直把李梦登送回老家福建上杭。
李梦登是一个好官,但他不懂官场曲折,所以只能为百姓谋福三个月,倘若换一种方式,或许可以为百姓造福三年乃至三十年了吧。但纵观历史,清官总是有自己的原则,不会轻易妥协,不可能迎合官场的黑暗腐败。
乾隆二十二年是1757年。
乾隆是清代高宗年号,前后一共六十年。开始时间为公元1736年,结束时间为公元1796年。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清高宗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二十二年是哪一年
解放初期统计地主土地的时候,发现全国接近2~3成土地都是族田、义田、学田等,也就是富一代免费送给家族的田,所有土地产出用来给本族人口抚养小孩,照顾老人,以及让子弟读书,事实上起到了基层社保基金的作用,只不过不照顾本族之外人口。
这种族田不归任何人所有,还能稳定基层,起到给社会托底的作用,性质是半公半私。
因此清乾隆二十二年制定律例,盗卖族田照“盗卖官田律治罪”。
这种族田的数量并不多,很多就几百亩,一口气捐赠给家族千亩地的极其罕见,都是范仲淹级别的大人物才有钱这么做。
这些族田大部分的产出也消耗在了本族人口上,极少数才会拿出来添置新地。
但仅仅是因为产权不归属于所有人,没有任何人能卖这块地,随着时光的积累,占地面积越来越大,最后成为了清朝占地面积最大的地主。
这些族田,实际上介于公私之间,虽只能为一族所用,但做的事基本上都是政府本应该承担的义务,为国家解决了很多问题。这是好的一方面。
当然也有坏的一方面,因为这些族田总归是需要有人管理的,管理权通常都在族长手里。虽然产权不是族长的,虽然租金分配要受到族规的制约,但这个管理权还是很大。
因此解放前的基层权力,稳稳的掌握在这些族长和族老的手里,他们说话在当地是一言九鼎,比法律还好使,他们的力量归根结底就来源于族田。
最新投票
标签: 乾隆二十二年